文章来源:网络自媒体
前天代理一起合同纠纷案件,庭审中的一幕让我感触颇深。
被告律师在法庭上抛出两个令人错愕的观点:一是称抵押权属于用益物权;二是主张“房屋抵押无需登记”。
说实话,我当时也被这句话给震惊了。
后来法官在上面还是没忍住:被告律师,请出示你的执业证。
全场寂静......
从业多年,我第一次见到法官当庭质疑律师身份。这句话的分量,远不止是对执业资格的查验,更是对专业能力的否定。
我现在觉得律师受到最大的侮辱,莫过于在法庭上被法官说出这句话了。
一、专业:是铠甲,更是底线
诉讼过程中没有“差不多”,一个关键证据缺失,可能输掉整个案件;一条规则误读,或许直接颠覆案件走向。
就像本案中的抵押权争议,稍有知识基础的律师都清楚,我国《民法典》明确规定抵押权属于担保物权,且不动产抵押以登记为生效要件。
这些基础知识,是法律人的肌肉记忆,更是对当事人负责的底线。
专业积累没有捷径。新规出台时逐字研读,典型案例反复拆解,庭审前想说的观点全部写下来......这些笨功夫,才是法庭上从容应对的底气。
二、一定要自信,也要知行合一
这件事让我更加坚信世界就是个草台班子。许多年轻律师常陷入自我怀疑“对方资历比我深”“客户看我年轻会不会觉得我不够专业”。
但这次庭审恰恰印证:资历不等于能力,盲目敬畏反而束手束脚。
所以,大家以后不管在开拓案源、还是谈案、办案中一定要自信。
可能你认为自己专业不行,但在当事人眼里你或许还是一个专业、靠谱的人。法庭上你所忌惮的对方律师,可能专业上还不如你。
当然,这个自信需要不断学习,持续精进的专业能力来塑造。
三、世界或许参差,坚持专业就能脱颖而出
有人调侃行业里混日子的不少,但正因如此,坚持专业才显得珍贵。法官当庭查验律师证,也是一记提醒。
法律更新迭代极快,对知识要保持敬畏,小到一份证据目录的页码标注,大到法律关系的定性,对细节的死磕到底。都是专业度的注脚。
或许没有绝对的“准备好”,但每一个研读案例的深夜,每一场模拟法庭的演练,每一次对法律文书的字句斟酌,都在默默夯实你的专业护城河。
愿你我都能成为那个:让法官无需查验证件,仅凭专业便足够信赖的法律人。
共勉。